閱讀與思考: (生命工場書友會) 與歲月和好 ──盧雲談變老這件事──

2018年8月
田忠明牧師

這是一本有關老年的書,也關乎我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都會年老,完成生命的周期。

如何看老化

年老是通往黑暗之路,還是邁向光明之路?那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做最後判斷的,因為答案只能從我們的存在(Being)核心中發出。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他人決定年老後將會如何,或應該如何。

然而我們是否覺得基督徒老人生活得不到保障,沒有內心的喜樂?我們今天是否看見一群沒有牧人的老年人?他們是否被人看為無用?在牧會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老年人受世俗觀念的影響,他們認為一旦老了,就不中用了,只等著上天堂了。然而,真正的基督徒老人生活並非如此,基督徒應是越老越有熱情與盼望。

「老化不是緩緩的表現,而是漸漸地成熟;不是要忍受命運,而是可以擁抱的機會。」

年老:通往黑暗之路?

•隔離

在一個只重視「做什麽」或「擁有什麽」,勝於重視「存有」的文化中,老年人是被隔離的族群。我們嚮往有一份工作,過好的生活,有一棟房子,一輛車,有足夠的錢,還有股票和基金,有好的人際關係,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水準,這些成為我們的生活動力。

那些不再能用上述的「希望」方式與現實世界打交道的人,就注定成為局外人。因此,隔離是被社會排拒,尤有甚者,是自我排斥加強了隔離效應,使老年人自覺無用,被社會拒絕。

•孤寂

雖然隔離是讓老人陷入困境的基本要素,但只有很少的人真正知道它的破壞力。在談到他們的悲傷痛苦時,孤寂,而非隔離,才是他們最深的感觸。

如果說隔離是被社會拒絕,那麽孤寂往往就是被自己朋友「拒絕」的經驗。雖然有許多事實可以解釋丈夫、妻子或朋友先我們離世,但我們的心裡還是常常作出被拒絕的反應,甚至會憤怒,這種感覺往往深埋心底,很少向人表示,即使不去面對,仍然真實並痛苦。

•自我迷失

隔離和孤寂是造成老人嚴重疏離於社會的重要因素。但是,盧雲要討論的,也許是最具破壞性的拒絕方式,就是自我內裡的拒絕。

這是一種內在的放逐,老人因此不但感覺不再受這講求利益的社會歡迎,或不再能夠維持親密朋友圈,同時因著內在放逐,他們感到自我價值被剝奪,最內在的生命已漂泊離家。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在隔離與聯合、孤獨與盼望、迷失自我與創建願景之間做出決定?誰能除去老人的懼怕,帶領他走出隔離、孤立和自我迷失的黑暗,進入光明?盧雲教導我們如何用盼望、幽默、異象及溫柔、神的慈愛,將老化轉化成一條走向光明之路。

年老:通往光明之路

「你曾否想過年老也可以是一條通往光明的道路嗎?」

•盼望

基督徒老人需要每日被屬天的盼望澆灌,盼望像日用的飲食,老年人每天都需要被盼望餵養,否則就容易回到世上的眷戀之中。雖然老年人身體漸漸軟弱,但藉著上帝的恩典得剛強。即使老了,也可以活得有活力、有盼望、有生命的色彩。

•幽默

老年基督徒憑著信心,在盼望中活出熱情及幽默感,是蒙召的特殊操練。身體的損耗遲早會壓垮我們。人的精力會逐漸降低,然而,靠著上帝的恩典,生命可以越活越精彩,生活仍然可以是有趣和富有幽默感的。

•願景

盼望和幽默能產生新的願景。有愛就有生機。有上帝作我們的牧者,我們年老的時候,仍然會讚美上帝。我們年老的沒有把目光聚焦在身體衰殘,而是看見上帝在我們身上的作為和恩典。內裡充滿著生命力,充滿愛,這樣的群體是蒙福的。

因此,盼望、幽默、異象這三種因素,會創造幸福的人生。我們最終不是以年輕和年老的差別互相區分,而是以光明之子的身分彼此聯合。

關顧──邁向自我之路

關顧年長者首先意味著要讓自己體會到年老的經驗。在這種認知下的關顧之路,首先是邁向老去的自我,從中找到醫治的力量,這適用於一切有此情況的人。雖然老人需要很多實際的幫助,但對他們而言,更有意義的是,有人能夠呈獻他們年老的自我作為資源,提供給老人們。

如果我們看看我們能給予什麽,而不是我們的局限,我們將能接受我們的新角色。靠著那加力量的,基督徒老人應當「不服老」。套用保羅的話說「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老」,而我們是否知道老年人的生命是何等豐富?

關顧──邁向他人之路

關顧能帶出新的自我認識,但這種自我認識絕不能成為本身的目標。我們是為了別人,因此我們被呼召,將自己的年老自我呈現出來,服事年老的他人。關顧老人的挑戰,在於我們被呼召將年老的自我作為醫治的主要工具。關顧就是走向他人之路,如此才可能成就一個關顧醫治的群體。
老人們既是被服事者也是服事者,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和睦同居的團契,彼此相愛的家園,這樣的群體,充滿主愛的香氣,是蒙福的。

結論

我們年老時仍然緊緊抓住上帝:「主耶和華啊,你是我所盼望的,從我年幼,你是我所倚靠的。我從母胎被你扶持,使我出母腹的是你。我必常常讚美你。」(《聖經・詩篇》七十一篇5-6節)

有誰知道要年長到什麽歲月,但是每一位都能與歲月和好,都有機會成為光明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