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迴響: (守望雙聲) 大學止於至善

2014年4月
文/潘振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是《論語》中記載萬世師表孔子的第一句話。能在認識後而 有所實習,確是樂趣。但這種快樂在今天的大學教育,恐怕不是每個學生的追求方向。

無論執政或在野黨派,皆認識到澳洲地大人稀,除了礦藏物產之外,人才是重要資源。為 了加強國家競爭力,高等教育定為國家長遠發展的一項重要政策,而國民亦普遍認為大學 教育是國民權利,故此,澳洲主流大學俱由政府開辦支持。雖然個別水準存有參差,但都能 維持一定程度,因而吸引不少海外學生遠洋赴讀。筆者作為這龐大高等教育體系的一小配 件,自有不少思考及反省。

其一,大學教育工具化。大學畢業證書是職場的「登陸執照」,又常聽到在職人士再進校 園考取碩士,不稱「進修」,反稱「增值」,儼如物件的原來裝置水準不足。而每年大學開放 日最熱門的問題莫如「這門學科的學生易找工作嗎?起薪點多少?可否得到專業認可?」也 許我是「學院古董派」,過分注重大學排名、專業成分,大學教育只會淪為職前先修學校及 大機構的訓練中心。大學原意在於栽培學生獨立思考,具判斷能力,愛好學問及自強不息的 精神,可惜往往視為不及專業知識實際,遂令學生視野短淺及胸襟狹隘,非國家之福。

其二,關係改變。澳洲平等開放,亞洲式尊師重道素來不是本土文化,所以學生直呼老師 其名,比比皆是,這方面我倒沒有不滿。今天是學生,明天卻可能是某研究項目的專家,需 要向他討教;正所謂學無先後,眾人需 要在學海中互助互提,裨益增長。 遺憾的是二者關係改變為服務提供 者與消費者的關係。有些學生總覺 得付了學費,就可以有所要求,凡事 可以投訴理論,更可以倒換角色,評 核老師。當然,老師亦不容固步自 封,需要虛懷若谷,不斷求進,但學 生以消費者心態上課,欠缺虛心受教及沉實求學的態度,實在是教育的失敗。

其三,教育商業化。澳洲的教育「事業」僅次於天然礦藏出口,位列全國第四,更是所有服 務行業中的翹楚。正因如此「商機」,政府認為大學可以透過出口服務,自負盈虧,故此逐步 縮減資源,令到不少大學經費過度倚賴海外學生,一旦面對全球性經濟危機,不少大學險被 拖跨。大學管理已變為商業活動,運作已非學術主導,改由學院行政官、會計師和傳訊部門 帶領。這種以銀碼為本的決策模式,籠統地可以描述為「軟性」干涉學術自由。

大學教育並非只為獲得一技之長,藉以謀生,「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 善」。由個人之「明明德」,發揮到「親民」,而最後達到「至善」境地。初期西方大學設立的 原旨,就是要學生認識智慧及創造萬物的真神(上帝)。

其他社區迴響文章

(守望雙聲) 大學止於至善
(守望雙聲) 被出賣的教育

2014年4月內容

專題社區迴響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智慧之窗佳美腳蹤教會消息生命的旋律藍山集世界遊蹤健康寶鑒美味人生繽紛世界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