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庫: 修復牙齒

2018年2月
尹元晧(牙科醫生)

傳統上,凡有缺失的牙齒都需要修復,以維持其功能及令其他牙齒保持穩定,但是這個做法完全忽視口腔系統的適應能力,現代研究已證明,修復所有缺失的牙是沒有必要的,有時反而適得其反。

很多患者,尤其是年齡較大的患者,即使沒有修復缺失的後牙,其咀嚼功能未必達到最佳效果,但可以進行正常飲食。

1981年,荷蘭奈美根大學的Kayser醫生提出短牙弓的概念,意思是失去的磨牙不一定要修復。很多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的患者,長有20隻或以上的牙齒(包括所有前牙)已能滿足其美觀及功能的需要。而大部分較年輕的成人,長有24隻或以上的牙齒已經足夠應付日常生活(如圖)。

經過多年研究,世界衞生組織已確認Kayser醫生的主張,證明如果沒有美觀或功能上的需要,失去的牙齒是不一定要修復的。有人可能擔心,如果不修復缺失的牙齒,其他牙齒可能會移位。有研究亦顯示,雖然這種情況偶爾出現,但也不一定不會發生,尤其在年長的患者身上。因此,比較安全的做法是,牙科醫生可以先觀察患者情況,一旦情況有明顯的轉變,如牙齒移位超過2毫米,才替患者修復缺失的牙齒,亦不為晚也。

由此可見,不是所有缺失的牙齒都需要修復,牙科醫生應以病人的需求為基礎,再診斷是否需要為患者安排牙齒修復。當然,跟其他治療方法相同,短牙弓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如有疑問,請諮詢牙科醫生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