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樓價攀升下的社會變遷

2017年9月
關公關

澳洲人口過去十年増加了17.9%,但住房只增加6.4%,房屋供不應求。發展商紛紛覓地興建高層樓宇,而海外投資者爭相搶購,俱使房地產市場持續升溫。屋價暴漲,令澳洲的居住環境及民生起了重大變化。

大量住宅空置

「住在澳洲」這個美譽,一向被澳洲人引以為傲。前後花園的獨立洋房,處處皆是,空間寬敞,環境宜人。澳洲人擁有自置房子的比率很高,多是一家一主,並且房子出租率較低,其中一些大屋甚至缺乏人氣。據澳洲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一幢六臥室的大屋,僅住著一個人,在雪梨和墨爾本,這樣的房子,一共有兩千幢,顯見一部分澳洲人超級寬敞的居住空間。

近五年,雪梨和墨爾本的城區及住宅區出現了一幢幢高居住密度的公寓,而且有更多低層的住宅樓宇在興建中,但有很多單位是空置的,令人懷疑是否供過於求。據全國人口普查结果顯示,澳洲現有約十萬間空置住宅單位,沒人居住。原來有些投資者光買不住,也不出租,只想保值。還有一些65歲以上的退休人士,正在展開旅遊人生,差不多半年都在國外,其住宅一半時間處於空置狀態。

置業比例下降

另方面,雪梨街頭的露宿者近年増加了10%,這些都是失去住房負擔能力者。據調查指出,雪梨城區有超過六千間空房,而附近的馬丁廣塲,卻有大批露宿者紥營於此,確是一大諷刺。雖然市政府下令清拆,但問題始終未能解決。呈現當下有屋沒人住、有人沒屋住的不均衡現象。

過去一年,全球房價上升6.5%,澳洲房屋平均價格66.97萬,雪梨有14.2%的區,中位房價在兩百萬澳元以上,11.2%的區中位房價在40萬和60萬之間,低收入者難以擁有自己的住房。澳洲人擁有房屋的比率正在下降,尤其是年輕人,不但買房的壓力大,連租房也沒有足夠的房屋,高房價在影響著大城市中年輕人的生活。據統計,18至39年齡組人士,過去有36%貸款置業,但現在已下降至25%;有孩子的年輕夫婦,置業比例急劇下降。調查報告指出,將有更多澳洲人在退休時沒有自己的住宅,或仍然有大筆房貸需要償還。

年輕人難獨立

以前,澳洲的年輕人到了法定自主年齡,無論已婚未婚,都不願與父母同住,縱使家有大屋,也要遷出去,寧與友人合租,擠住較小面積的住宅單位,留下兩老面對空巢。但現在更多的年輕人,因生活指數上升,按揭供款大幅增加,出租房屋短缺,而選擇與父母一同居住生活。統計數字顯示,22至25歲的年輕人中,60%的男性,40%的女性,選擇住在父母家中。對華人家庭而言,這不啻是一個好現象:父母與子女有更多相處機會,家庭關係更親密,回復過往大家庭的氛圍。

「成功靠父蔭」是華人社會的流行語,如今這股熱潮也吹至澳洲,雪梨一位本土的澳洲人家庭,未雨綢繆,為年僅八歲的兒子「上車」,花了近百萬買了一個兩房單位,形容這是兒子的未來,目前房子在放租,待兒子長大後再打算是否入住。還有更多的父母替孩子支付首期,然後由孩子自己供房貸。現在,年輕人想擁有自己的房子,由父母相助也許是唯一的辦法。

雪梨一家律師事務所向一千名年輕人進行的調查發現,26%的受訪者表示需要獲得父母的遺產,才可購買自己希望擁有的住宅,該律師行的發言人表示,無可否認,澳洲目前的房價太高,尤其在首府城市,澳洲下一代很難進入市塲,這是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希望獲贈遺產,使他們能購買房屋,有些年輕人甚至希望父母提早分家產。

該律師行接獲因分家產而對簿公堂的案件越來越多,孩子們想要父母的錢而得不到,甚至與家庭成員對簿公堂,結果有人可能獲得六、七位數字的財產,有人卻分文無所得,導致家人關係破裂,有的子女因此而希望幻滅。

選擇租房居住

一向很少租屋居住的澳洲人,面對高昂的房價,情勢所逼,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租房。其實租房居住也未嘗不好,至少不用做「房奴」。筆者有一位朋友,本來有能力去買一套房子,但他卻喜歡租房住,有時搬去海邊豪宅別墅,有時入住交通方便的市區,悉隨己意,幾乎澳洲各種形式的住房,House、Villa、Townhouse、Apartment、Holiday Resort等等都住過,真正享受居住的樂趣,不像有樓之人,幾乎一輩子住在同一間屋,別無選擇。

而現實中,更多人都以「有樓」為生活的目標,一生拼搏,只為擁有一所自置物業,似乎有了安全感,或者以此作為成功的象徵。但人能買到房子,不一定能買到溫暖的家。主耶穌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建立幸福愉快的家庭,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