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精華: 安娜死於憂鬱症

2017年7月
畢珠

看過《安娜‧卡列蓮娜》這部世界名著的人,都會為女主角安娜的死而嘆息,雖然她的處境艱難,但並非非死不可,為何突然臥軌自殺?現代精神心理學進步,可以從安娜的思想行為,斷定她是死於憂鬱症。然而,為什麼聰明美麗、精神愉快的安娜,會變得多愁善感、多疑善忌?

安娜在書中出現時,是位單純活潑、心理健康的小婦人,丈夫的社會地位及對她的寵愛,令她時常流露出幸福和自信;讓她在天生麗質之外,更加添了一種「特別溫柔、特別親切」的神韻。自從她與弗龍斯基發生婚外情,她開始說謊,而且:「她的神態那麼自然,除了她的丈夫,誰也發現不出異樣。卡列寧了解她,從前他只要遲睡幾分鐘,她都要刨根問底;有什麼高興的、煩惱的事,馬上就會告訴他。現在,她不再管他做什麼,也閉口不談自己的事。」

和諧穩定的婚姻生活,從此出現了裂痕。罪會使人越陷越深,當安娜和弗龍斯基發生關係後,強烈的羞愧和恐懼,如潮水般向她襲來:「她感到自己的行為,如同犯了什麼罪,很是內疚,她只有屈辱和請求寬恕,現在除了他(弗龍斯基),她什麼人也沒有了。」

與情人通姦,使安娜失去了丈夫的信任、兒子的親情、朋友的尊重。卡列寧曾給她回頭之路,勸告她說:「上帝配合的,人不可分開。」她卻因沉溺罪中之樂,一意孤行;離開丈夫和兒子,與弗龍斯基雙宿雙棲。然而,她不斷受良心的控訴,令她對姦生的女兒漠不關心;因看見女兒,就想起自己的罪。她對兒子朝思暮想,但心裏明白,終有一天,兒子會發現她失德,會以她為恥。

種種的心靈困擾,讓安娜失去了安全感,她害怕弗龍斯基始亂終棄,對他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慾;並下意識「喚起男士們對她的戀情」,以此顯示自己的吸引力。安娜越以歪曲的方法解決問題,事情就越糟糕;她常常猜疑,無理取鬧,希望弗龍斯基全心全意地愛她,但適得其反,把他越推越遠,也把自己逼入死胡同。安娜終日被負面的情緒困擾,她對弗龍斯基嚎啕大哭:「我是個什麼人?一個蕩婦,是你沉重的包袱,我不想折磨你,我要給你自由!」

最後,她認定死是唯一解決的辦法,既可除去丈夫和兒子的羞恥,又可讓情人永遠悔恨……弗龍斯基的母親對安娜蓋棺定論:「死正是這種女人的下場,一個不信上帝的女人,連死也選擇了這樣卑賤的方式。」這種批評對安娜來說,實在太苛刻了!

安娜的悲劇,在於「她還未懂得戀愛,就被嫁出去了」;她又處於新舊交替,以「無神論」為時尚的年代,讓她遠離上帝的訓誨,忘記了天父的慈愛,在違背道德中走向滅亡。其實,她隨時可以回到天父的面前,認罪悔改、重獲新生。若安娜懂得依靠耶穌,就不會香消玉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