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母女情

2017年5月
林麒傑

陳太排行在五兄弟姊妹的中間,一向都是母親的乖女兒,從不向母親頂嘴。她順從母親「婦人始終作人婦,在家相夫教子」的教導,而放棄入師範學院讀教育。到後來每看見人家有專長時,她總是覺得遺憾,甚至曾抱怨母親,心生齟齬。然而母女之間哪有仇?

馬太的妹妹天生麗質,是位校花;母親想她參加選美,悉心栽培,將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妹妹參賽果然獲選,並如母親所願嫁入豪門。沒想到妹妹被風流公子拋棄,全家遷怒責怪母親,幾乎斷了親情。馬太知母親乃受損友擺佈只想發達,選擇原諒了母親。

胡太的母親對女兒抱「女子無才便是德」觀念,不過胡太認為「無才」並非無技能,她中學時熱衷參加話劇組,並由演員晉陞為導演。畢業後適逢有新電視台開業,有機會參加藝人訓練班,被賞識安排初試身手作編導。她執導的電視劇,有兩套刻意側重錯綜複雜、糾纏不清的母女紛爭,希望引起大眾關心,去改變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封建觀念。

60年代香港受好萊塢電影的影響,張太的母親在警隊與一位外籍警官搭上了,不但扶搖直上,還拋夫棄子。可憐爸爸身兼母職,擔起撫養及管教兒女職責。廿多年後,母親從英國回來,想幫兒女辦出國留學,以彌補內疚。哥哥有骨氣地對她說:「絕不希罕!」張太雖然沒那麼敵對,但每逢母親節總會有點惆悵,只怪這世代的罪惡觀念毒害和破壞了婚姻家庭!

曼姨早期留學美國,發覺同學中有些申請母親來美後水火不容,其實是作女兒的變得西化,覺得長輩守舊落伍而導致。曼姨知道文化與代溝是導火線。曼姨是個很體諒很包容的人,願意多給母親空間和時間去適應新移民期,更多回顧母親的劬勞和養育之恩。

幾十年前,非親非故想移民美國真是難於登天。周勇當年托朋友介紹,只憑一張相貌娟秀的照片,便回香港娶周太作過埠新娘,對周太的喜好、理想等一點都不了解。幸好來美後夫唱婦隨,兩人親力親為經營好餐館,後來還逐一申請岳父母及外家(婆家)兄弟姊妹來美。不過周太對母親卻怨恨在心,覺得自己是被利用作開路先鋒,直至病榻卧床時,終與母親和好。

阮嬸孩提時代覺得母親很偉大,無懈可擊——天未亮已起床煮早餐,晚上眾子女入睡後還在做家務。阮嬸希望長大後嫁個有錢人家,好讓母親享享福。大概是母親捱過窮,領略過窮困的苦楚,以致後來當阮嬸嫁了五金巨子阮百萬,母親便將女兒當作搖錢樹,貪無止境,索要不厭,結果令母女反目成仇,勢不兩立。母親初時以眼淚作武器,後來變本加厲向親友數落女兒不孝,終因炒股票虧蝕而坐牢。阮嬸不計前嫌,出手營救,母女情得以修復。

王姑娘開始戀愛時,母親太過自信,認為她的男朋友教書無前途,將來只有捱窮。母親諸多攔阻,甚至設法拆散鴛鴦。哪知兩人情比金堅,男友邊教書邊進修,終於成了法學院教授,可是母親還是倔強干預。王姑娘一氣之下,執意辦理登記結婚,致使母女關係惡劣。感謝上帝,王姑娘後來信了耶穌,體會《聖經》多處教導「當孝敬父母」,又說:「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四章26節)她趕緊與母親重修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