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當心被設套

2017年4月
曉紀

筆者在布里斯本的一個朋友,不久前遇到電話詐騙。

一位女士打電話給他,說是受一家國際公司委託,向世界各地華人做問卷調查,希望我的朋友支持她的工作。朋友聽說是社會調查,就回答了她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都無關隱私,朋友也沒在意。

大約一星期後,朋友又接到一個從香港打來的國際長途電話,對方說因為上次的問卷調查,朋友得以自動參加該國際公司舉辦的抽獎活動,並贏得首獎,總值20萬美金。對方並不像其它詐騙那樣,要受騙方先拿一筆錢納稅或交手續費,而是要求我朋友出示身分證件等資料,「證實」個人身分後就可以領獎。

朋友就詢問對方有關活動的詳細資訊。對方問他有沒有看鳳凰衛視,朋友說在海外,沒有收看。對方便說該頒獎活動某月某日曾在鳳凰衛視直播,朋友名字被抽出來時,現場響起熱烈掌聲,對方說得繪聲繪色,令朋友都差點以為自己是真的中獎了。對方還替朋友未能觀看到當時場面而嘆息,不過對方說獎金已保留,只要提供身分證明和銀行資料,就可以轉賬。

我朋友根據對方提供的日期,點入鳳凰衛視網頁,發現根本沒有這個節目,甚至連類似節目都沒有。朋友因此判斷,這是詐騙集團的新花招,通過騙取受害人個人資料,以便在網上突破銀行保密設置,盜取錢財。

騙徒花言巧語、手法多樣,但只要不存貪念,他們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