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時事: 後真相時代的思考

2017年4月
葉漢中

牛津辭典選出的2016國際年度字是Post-Truth,其定義為「客觀的真相在形成輿論上,不及個人情緒及認定的影響力。」中文媒體普遍譯為「後真相」,但其原意並沒被正確表達,因Post不再是簡單的「在……之後」,而是「與……無關」,意指當社會人群在形成輿論時,思路已「與真相無關」──只信願意相信的事,而不以審慎的邏輯思考來衡量資訊,尋求客觀真相,達成共識。

在這後真相時代,無論什麼事,總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再荒謬的東西,也有人相信、傳播。相同想法的人只願抱團取暖,而對不同意見者則斥為偏見、邪說,黨同伐異的結果是立場高於是非,真相益加不明,社會因而撕裂。本應「事實勝於雄辯」,如今卻「雄辯勝於事實」!英國脫歐、美國大選,一路走來,莫不如此!不禁想起喬治‧歐威爾的政治諷刺小說《1984》中,專司說謊的真理部。

川普總統下令撤銷奧巴馬時代公立學校跨性別學生自由擇廁的「廁所令」後,新聞報導有許多「民權」組織擔憂:13到17歲的15萬跨性學生,今後將到什麼地方如廁?問題是根據2015年的人口統計,全美(所有年齡層)跨性人加變性人共8.9萬,不足總人口0.03%;為了這0.03%,需要賠上99.97%的權利與安全嗎?而且兩年不到,跨性學生人數成長數十倍,在此年齡層已達0.7%!何以致此?這些民權組織及新聞媒體的報導,是否已與真相無關?

「旅行禁令」二度被阻,反對者咸稱此為針對回教信仰的歧視,違背美國立憲精神及普世價值,因為這些國家以回教徒為大宗,並揚言被禁者無一為恐怖分子,卻從不提恐怖分子絕大部分來自這些國家,也罔顧世界上更多回教徒佔多數的國家並未被禁的事實。人人皆知,回教徒不同於回教極端恐怖分子,但持反對意見者只談回教徒的人權,卻完全不提針對回教極端恐怖分子偵防的必要。如此不顧事實的思考模式,已淪入為反對而反對的陷阱。

當美英兩國根據情資,要求部分航空公司禁止電子產品隨身上機時,又是一片反對聲浪,認為政府帶頭歧視回教徒旅客。直到英國發生了衝擊國會大廈的恐攻事件,才有人相信情資是真。去年韓國三星Note7因電池起火,引致全球航空公司禁止Note7上機,甚至全面下架,當時一片喊好之聲。兩相對比,不禁令人懷疑邏輯何在!

古云「謠言止於智者」,但在後真相時代,智者何在?《聖經》多次提到:「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願我們的思考從真相出發,提高智慧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