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倫樂: (銀髮歲月) 循序的感恩

2016年11月
文/林麒傑
圖/嘉慶

1-3教國文的唐老師說,很多人的名字用「天」和「恩」,皆因父母覺得是上天所賜的恩。說也奇怪,他們似乎有一種心理威脅——如果不命此名,等於抹煞了上天的賞賜,孩子就會難養大。其實嬰兒一出生就「享恩」———陽光、空氣、清水,這都是上帝白白賜給人享用的;其次是母愛、家庭、居住環境、教育,統統不是與生俱來,更談不上自己的功勞或本事,豈可對「天、地、君、親、師」忘恩負義?

很認同人與神有密切的關係。徐老總說造物主賦予人能知能覺,入學後得以啟蒙更循序漸進發展,人就逐漸會「覺恩」。最明顯是思想到冥冥之中有個主宰,自己勝過別人不是僥倖,不是機會,更不是憑自己強項,而是有一股力量在背後助了一臂之力。他曾與一些留學生談過,他們很坦白說:論成績,自己不是頂尖,卻被大學錄取了。他又與一些逃過大裁員的就業人士談話,很多只回答運氣好而已。然而徐老總誠懇地糾正他們:要覺悟是恩典才對。

曼姨說,她起初慶幸自己是個才女,考得宋美齡獎學金,過來在衛斯理女子大學讀書,後國內政治動盪而申請政庇,獲得綠卡。學生團契為她歡欣,亦提醒她「思恩」——一切並非偶然。

阮百萬和妻子乃是越南淪陷時劫後餘生,仗有金條登上一艘機動漁船朝香港駛去。沿途風平浪靜,自己慶幸前生修到福氣。誰知連續三次遇海盜,又搜又劫,霎時間變成一貧如洗。最後一次遇劫時,海盜甚至說:「下次沒那麼幸運,沒財物就賣往印尼做奴!」同船有一位信徒叫大家呼求主耶穌求救。阮百萬夫妻在六神無主狀況下跟著禱告,果然順風順水到達香港。上岸後,在那信徒提醒下他們要「知恩」。

阮嬸補充說她當時就叫丈夫要感恩。她記得《聖經》講過耶穌醫治十個長大痲瘋的人,只有一個回來表示「感恩」。她說有感動就要有行動,過後就很容易被瑣事干擾而忽略了。姑且勿論是救命恩人,或是施恩惠的善長人翁,受惠者都該謝恩。再說他們夫妻倆都不配有上帝施恩。試問過往安樂日子裡,哪聽得進人們傳到上門的福音?況且曾經多次扔掉那派到手上的福音單張,上帝還在茫茫大海中搭救!

大地原野屬人所控,千山萬水歸人所制。很多人就覺得人們所擁有的一切,都理所當然是自己的。娜姐說每年年尾,她的教會都發起「數恩」。原來越數越多,越知恩越感恩。妹的牧師常教導從頭數到腳,真是數之不盡。例如:頭能想、能看、能聽、能聞、能吃、能講、能有表情;手能工作、能寫、能攙扶、能拿東西;腳能步行……人的皮膚、骨骼、體內器官各種功能運作自如等,有哪一樣不是恩典呢?《聖經‧詩篇》一○三篇2節:「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上帝),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

很多人都有「得恩惠要還神」的觀念。周勇解釋說:其實猶太人幾千年前就定下獻祭「報恩」,獻上最好的、無殘疾的牲畜,那是上帝所悅納的馨香祭。今日的信徒都有發自愛心的獻祭——祈禱、讀經、唱詩、奉獻等。周勇說主曾為他死,他就為主而活,樂意獻上自己一生為主作活祭。(參《羅馬書》十二章1節)

長老說,《聖經》中有兩父子——牧羊人出身的大衛被上帝提拔成一國之君,當他迎接被敵人擄去的約櫃回歸以色列時,他加入載歌載舞的歡迎行列,每六步就獻祭一次;他兒子所羅門王為上帝建造宏偉莊嚴的聖殿,在啟用時獻上牛12萬頭、羊12萬隻,大家守節「頌恩」兩週。他們兩父子均為君王,卻是帶頭隆重敬畏並高舉上帝!

玉蘭師母說,今日很多人心被恩感,很想知道怎樣化心意為力量,又以力量去付諸行動。《詩篇》一一六篇12-13節:「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這提醒我們謹記「傳恩」,將主的救恩把我們生命改變而更新的體會見證在人前,將福音傳開。今日分享的——享恩、覺恩、思恩、知恩、感恩、數恩、報恩、頌恩、傳恩,真激勵各人循序漸進去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