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迴響: 為何要與「上帝」為敵?

潘振輝

2016年9月

里約奧運會隨著聖火慢慢熄滅,終告結束。縱然不斷強調運動精神,但現代奧運會已不僅是運動比賽,更是摻雜了投機營商的成分,亦是各國國力比拼,以金牌奬牌數目代替領土佔領,揚名立萬之時。既然互有爭競,就要連累百姓。

俗語有「西瓜靠大邊」。在奧運期間,作為華裔澳洲人挺傷腦筋,到底要支持中國隊,還是擁䕶澳洲隊。當然最理想是站在運動員一邊,不分國籍,簡單容易,誰知也事與願違。今次中澳泳隊的運動員孫揚及何頓(MackHorton),竟從水戰轉成「口水戰」。事緣澳洲泳手在四百米自由式泳賽勝出後,暗諷孫揚過去因違反禁藥條例而遭停賽半年,表示只會與沒有吃禁藥的泳手交鋒;因而激起孫揚反目,說不認識何頓,更揚言他是1,500米自由泳的「王者」及「新世界」。這場舌戰並沒有止在二者身上,兩國傳媒各展其技,澳方媒體「旁徴博引」,到處「搜獵」他國支持何頓觀點的選手;而中方亦不遑多讓,迅速搜證,報導澳方也有不良紀錄,好不了多少。

一時間從水中拼到岸上,隨後更有網民加入戰場,沸聲四騰,而最「出位」的莫如某份報章上的一段標題——「澳大利亞為何要與『上帝』為敵?」作者認為:中國在經濟上給予澳洲不少好處,猶如上帝對大地有再生之德,如此便不應在禁藥事件上小題大做,破壞兩國友誼、感情。這裡值得探討的有三。

其一,在某處的好,可以抵銷他處的惡?既然運動場上有共認的公約及遊戲規則,就需要大家共同維護恪守,無論哪國,如有犯錯,當受譴責,因為這是「事先聲明」的合約;而犯錯者應當勇於承認,努力改過。其二,涉及經濟商貿,並非救濟援助,無論國家、商家,均在如意算盤上審慎計劃,一定在某方面有利益才會成交。既然互有利惠,何來單方面的得益?其三,在國際間以「上帝」身分自居,未免有失謙讓之邦的體面。事實勝於雄辯,公道自在人心,流言蜚語,自會不攻自破。泱泱大國,無須用粗淺應對。

這段新聞令我想起,除了運動場上有公約、有規則,上帝對世人也有要求。「罪」在《聖經》中的原義為「射箭時不達紅心」,引伸為並未達到上帝要求。《聖經》中詳列聖潔細則,對錯清晰,不以有罪為無罪,更未有以善行抵銷惡行,互相對扣之理。上帝要我們知罪、認罪,萬不可像先祖藉口推搪,而是勇於承認、改過,成為新造的人,在耶穌裡有重生的身分,享受不一樣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