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遊蹤: 摩頓灣

2016年3月

圖、文/鄺銘康

1977年,已故名歌手John Denver在一次音樂會中,選了一首澳洲的民歌自彈自唱,甚得聽眾的喜悅。該曲名為《MoretonBay》,歌詞是19世紀的一位囚徒所作。筆者將首三節的歌詞試譯如下:

星期天早上,我獨自徘徊於布里斯本的水邊,在那陽光明媚的河岸上,臥了一囚徒,我聽到他哭訴自已的苦情:

「我本來自艾琳島,現在竟然流放到這致命的陸地,
他們將我遠離於年邁的雙親,並我至愛的女孩。
曾被囚於麥格理港,諾福克島和鴯鶓平原,
在堡壘山和該受詛咒的湯格比,我過著鐵鏈的生涯;
這些新南威爾士的囚徒站,雖然可怕,
但還不及摩頓灣,在那裡,每一天,暴政橫行。
三年長,我如同野獸般被惡待,腳被扣上鐵鏈,
因受鞭打,我的背部被劃破,滿佈赤红的傷痕,
捱饑抵餓的人,無力地躺在泥濘上,
在那摩頓灣,洛根隊長以木三角將我們撕裂。」

摩頓灣(Moreton Bay)囚徒的生涯是否如此可悲,我們可從布里斯本市(Brisbane)內的遺址尋索。

摩頓灣的血淚史

1820年代,昆士蘭省還未成立,紐省政府便嘗試在摩頓灣設立囚徒站,專門對付逃犯或屢犯。最初他們選擇在今天被稱為Redcliffe的一帶設營,但該處是沼澤區,蚊蟲滋生,不宜久居。一年之後,即1824年,囚徒站便搬遷至摩頓灣,即現今布里斯本河旁,市中心的地方。

布里斯本市中心
布里斯本市中心
風車塔
風車塔

布里斯本市中心的西面,有一處被稱為Wickham Terrace,那裡存留了一座風車塔,是全昆士蘭省最古老的建築物。這被建於1828年的風車,原為磨穀之用,但其後卻成為主要刑罰的設施。比起鞭打和孤獨監禁,它所給予的刑罰,更為苛刻、嚴厲。

我們都知道,風車是靠風力推動的,但在風和的日子,風吹不動,就惟有靠人推動了。在1829年,管理囚犯的在風車旁建了一台踏步機,使磨穀的過程無需靠風。這踏步機的刑罰,通常是安排16人在其上不停的踏步,每次的刑罰是14小時,中間略有休息,由別人頂上。然而,囚徒因營養不良,再扣上八公斤的腳鐵鍊,要不停地踏步,不筋疲力盡才怪。所以,在摩頓灣囚徒的死亡率,是所有囚徒站中最高的。

當摩頓灣囚徒站被關閉,踏步機立即被拆除,我們今天可以見到的,就是沒有風車帆翼的塔。

糧食倉

糧食倉一景
糧食倉一景

布里斯本市只留下兩座囚徒時期的建築物,除了風車塔之外,另一個就是糧食倉(Commissariat store),位於William Street和Queens Wharf Road之間。糧食倉在1829年被建成,目的是放置各樣的器材和工具。原本只有兩層,第三層是1913年才加上去的。

今天該建築物已成為展覽囚徒時代(1824-1842年)的博物館,甚值得參觀。除了建築本身之外,參觀者還可見到囚徒所用的物品、刑罰工具如腳鐵鍊和鞭,以及踏步機的繪圖。那裡也提供不少的圖片和資料,讓人了解布里斯本的發展史。

悲慘年代

筆者最欣賞摩頓灣一曲,是它最後的一節;作者將囚徒的經歷,比作希伯來人在埃及受苦的經歷。第四節的曲詞如下:

好像埃及人和為奴的希伯來人,我們受盡洛根的壓迫,直到一名原住民,給這惡霸致命的一擊。

獄友們,歡欣吧,這等惡人應得如此的死亡!

當我們從奴役中得到釋放,過去的苦痛,將會從腦海消失。

神呼召摩西,帶領希伯來人逃脫埃及為奴之家。至於摩頓灣的囚徒,最終得到釋放,重見天日。原來痛苦是可以過去的,這是個好消息!

其他世界遊蹤文章

摩頓灣
在極光之都

2016年3月內容

專題天倫樂親子樂生命線佳美腳蹤生命的旋律藍山集健康寶庫美味人生小說精華國際時事生活資訊愛心匯點世界遊蹤教會消息繽紛世界鹽光之窗社區迴響智慧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