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近代文明 信仰

在中國的教育中,唯有馬列主義思想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才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才能正確指導科學進步和人類的發展。基督教會和教會學校都是西方列強對中國文化侵略的工具;凡信上帝信耶穌的都是唯心主義者、是愚昧的;唯心主義屬於錯誤的哲學,必定阻礙科學的進步和人類發展,但歷史事實卻讓我們看到基督教信仰與近代文明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基督教思想和《聖經》典故存在於諸多西方藝術作品中。

以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戲劇《哈姆雷特》(另譯《王子復仇記》)為例,故事展開的基礎就是哈姆雷特為父復仇——他的叔叔因為對權勢的慾望而毒殺了老國王。在第三幕中,篡位的國王獨白道:啊,我的罪惡的戾氣已經上達於天;我的靈魂上負著一個元始以來最初的咒詛,殺害兄弟的暴行。作者在此處就是引用了《聖經》中《創世記》第四章裡的典故,描述的是人類歷史中的第一個謀殺案——亞當的兒子該隱殺了弟弟亞伯。

基督教信仰與基督教文化,《聖經》的典故和觀念,不僅應用、體現甚至貫穿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也出現在其他諸多西方文學作品中。不僅體現在西方文學作品中,也同樣體現在諸多藝術作品中。大家不妨回顧一下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繪畫作品與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雕塑作品,絕大部分都是以《聖經》故事為題材和背景,其中最為華人朋友熟悉的名作,分別是《最後的晚餐》和《大衛像》、《聖殤像》。

作曲家亨德爾(George Frideric Handel)和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作品,更是以《聖經》故事為題材。巴赫的作品包括大量頌讚曲、合唱詩歌和教會音樂。亨德爾的大型清唱劇《彌賽亞》則完全引自舊約及新約《聖經》的經節。其中《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哈利路亞大合唱》及《被宰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和《阿門》等段落,更被歷代教會、詩班及合唱團廣為傳唱,直到今日。被華人稱為樂聖的德國作曲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所作《第九交響曲》終曲樂章《歡樂頌》,就是一首基督教讚美詩歌,不僅被歷代教會詩班和會眾在聚會中採用,也在一般音樂會中被廣泛傳唱。

基督教信仰在自然科學領域,對其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可以說基督教造就了現代文明。

我們熟悉的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就是一位天主教神父。積極支持日心說的布魯諾(Giordano Bruno)是一位天主教修士。物理學家伽利略,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我們都知道布魯諾和伽利略後來都受到中世紀天主教會的迫害,但這是教會的錯誤而非基督信仰的錯誤。後來的宗教改革,以及隨後各國所採用的政教分離制度,避免了這類歷史錯誤和悲劇的重演。這其中都顯明上帝的心意,並有聖靈在其中運行作工。

著名物理學家牛頓(Isaac Newton)是一位神學家。還有現代微生物學創始人、法國化學及生物學家巴斯德,19世紀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動力物理學家開爾文等等,都是虔誠的基督徒。相信基督信仰,造就了他們尋求真理的智慧和勇氣,從而應驗了《聖經》的教導:「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言》九章10節)

中國有句古話:良禽擇木而棲。今天的華人朋友出國移民或留學的,大部分理想目的地是北美、西歐、澳大利亞及日本;這些地區,也正是具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傳統或深受基督教影響的地區。我相信這絕不是巧合。

如果您『阿們』《號角月報》的文字和網絡事工,請考慮通過以下的小額奉獻來支持我們繼續為主作工。
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爱的传递

By accepting you will be accessing a service provided by a third-party external to https://cchc-herald.org/